0%

重庆邮电大学历年真题解析免费分享

编写维护不易,如果该内容对你有帮助,并且希望能够获得复习803的全套资料以及全套803详细的历年真题解析,欢迎前往我的面包多商铺购买重邮803全套复习资料,也欢迎大家与我讨论803相关的内容。
重邮803全套复习资料链接

2010年重邮《计算机网络(803)》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B

ATM的传送单元ATM的传送单元是固定长度53B的信元,其中5B为信元头,用来承载该信元的控制信息48B为信元体,用来承载用户要分发的信息。

【追根溯源】旧版课本里的内容,记忆即可。

2.B

在A类地址的网络号字段占1个字节,只有7位可供使用,但要注意,第一,网络号为全0的IP地址有特殊的用途,它表示“本网络”;第二,网络号为127(即 0111111)保留作为本地软件环回测试(loopback test)本主机的进程之间的通信。本地链路地址一般指本地局域网的地址,比如192.168.0.1

【追根溯源】课本P127

3.D

HTTP 协议会话的四个过程分别为:建立连接、发出请求信息、发出响应信息、释放连接。D选项传送数据不应该是HTTP所进行的,传送数据应有TCP所进行。

【追根溯源】课本P277

【复习建议】掌握HTTP连接的整个过程以及每一个阶段所需要花费的时间

【模拟题库】HTTP建立时间计算题

4.B

ISO/OSI 参考模型中,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路由选择、拥塞控制与网络连接;传输层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透明的传送报文;数据链路层在通信实体之间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表示层提供数据格式转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的功能。

【复习建议】记忆七层模型与四层模型的内容,以及每一个层次的作用,可以在复习知识点中找到

5.A

网络操作系统负责为用户提供基本的网络服务,管理共享资源并提供安全服务

6.B

全双工交换机端口的实际总带宽为带宽的两倍。因此对于100Mbps的全双工端口,端口带宽为200Mbps

【复习建议】理解交换机端口的几种工作方式

7.D

因为IP地址长度固定,网络部分的长度越短,则主机部分越长,做能标识的主机就越多。A 类地址的网络部分最短,其标识的主机就最多,一个A类网络中的最大数量是224-2,即16777214。

【追根溯源】课本P124

8.B

子网掩码中的“0”代表主机部分,“1”代表网络号+子网部分,减去相应的网络号即可得到子网号。

【追根溯源】课本P127

9.B

B 类地址前16位为网络号,划分子网则仅考虑子网掩码的的第三个字节。224对应的2进制为 11100000,其中前两位为1对应子网号。由于对分类的IPv4地址进行子网划分时,子网号不能为全1和全0,则一共能划分为2³-2=6个子网。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未指明是分类的IP地址,而仅仅只是考虑CIDR的话,则不用再减2,这是因为随着CIDR的使用,现在全0与全1的主机已经可以使用

【追根溯源】课本P123

【复习建议】要掌握IP地址的分类与子网划分的方法,这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在历年真题中反复出现

10.A

TCP/IP 体系结构中与ISO/OSI 参考模型的1、2层对应的是网络接口层。

11.B

正确答案是“U-帧”,因为它在HDLC协议中用于轮询和选择,U-帧可以用于轮询和选择,以便在多个站点之间进行通信。

HDLC 协议的帧可划分为三类:

  1. I-帧(信息帧)用于传输数据

  2. S-帧(监视帧)用于确认接收到的数据

  3. U-帧(无编号帧)用于控制和管理数据链路。

12.C

帧中继采用的是面向连接的虚电路分组交换。

13.A

在CSMA介质访问控制方案中,介质的最大利用率取决于帧的长度。这是因为在CSMA协议中,节点必须在发送数据之前检测介质是否正在被使用。如果介质正在被使用,则节点必须等待一段时间,然后重新检测介质是否可用。如果帧的长度太长,则节点必须等待更长的时间才能发送完整的帧,这会导致介质的利用率降低。因此,为了实现最大的介质利用率,帧的长度应该尽可能地短,帧携带的数据应该尽可能的多。

14.A

OFSP协议采用的路由选择算法是链路状态算法,而RIP 协议采用的是距离向量算法。

【复习建议】对于OSPF和RIP这两个协议一直都是考察的热点,不仅要掌握他们之间的异同点,还要掌握他们的优缺点以及解决的方案是什么。

15.B

广域网是一种跨越大区域的计算机网络,它连接了多个局域网和城域网,使得这些网络可以相互通信。在OSI/RM中,广域网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数据链路层负责将数据帧从一个节点传输到另一个节点,而网络层负责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传输到另一个网络。

16.A

流量控制是通过限制发送端发送数据的速率,防止超出接收端的接受能力而造成数据丢失。

【追根溯源】课本P236

【复习建议】理解并记忆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的含义与区别

17.B

端到端通信并且是保证TCP 的可靠性,则应使用滑动窗口技术,对错误数据进行选择重传,确保数据分组完整有序的到达。TCP使用流量控制来控制发送方发送数据的速率,以确保接收方可以处理接收到的数据。

18.B

网络号为127(即 0111111)保留作为本地软件环回测试(loopback test)本主机的进程之间的通信。目的地址为环回地址的IP 数据报永远不会现在任何网络上,不会被路由器转发。

19.C

CIDR 使用掩码将IP地址分为网络前缀和主机号,但不对网络进行分类,也没有使用子网,使用“斜线记法”的方法进行表示,实现了对路由的聚合。

​ 【追根溯源】课本P127

20.D

公用分组网使用的协议是X.25。X.25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是在公用分组交换网络中实现虚拟电路的传输协议。它包括了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协议,可以在不同的传输介质上进行通信。X.25协议在早期互联网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在已经被TCP/IP协议所取代。

二、 多选题

1.ACD

传输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第四层,主要提供了应用程序进程之间的通信服务,负责将数据从一个端系统传输到另一个端系统,并且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传输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向上层提供可靠的端到端传输服务,向下层提供不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加强并弥补了通信子网的服务。

2.AD

无线LAN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主要包括:基础服务集(BSS)中的分布式协调功能(DCF)和点对点(PTP)服务集中的点对点协调功能(PCF)。DCF用的是一种称为“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CSMA/CA)的协议,而PCF使用的是基于时间的协议。在无线LAN中,需要对数据进行编码调制后才能在无线信道上传输,A正确。跳频扩频技术和直接序列扩频技术都是扩频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跳频扩频技术是通过在不同的频段上频繁地跳跃来避免频道干扰,而直接序列扩频技术则是利用编码来改变载波的相位,从而达到扩频的目的。B、C都错误。扩频技术可以有效地利用频谱,提高无线LAN的传输速率和可靠性,D正确。

【追根溯源】课本P412

【复习建议】这部分内容做了解即可,近几年的考点重心不在这一章节。

3.ABC

数据还未发送则不可能得到确认,D错误。在滑动窗口协议中,发送方维护了一个发送窗口,其中包含了多个报文段。发送方发送报文时,先将窗口中的第一个未确认的报文发送出去,然后等待接收方确认收到该报文,如果收到确认,则将窗口向右滑动一个位置,将未发送的报文发送出去。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确认,发送方会重新发送该报文。因此,发送窗口中的报文可能处于已发送但尚未确认的状态,已发送但可连续发送的状态,已发送且已得到确认的状态。

【追根溯源】课本P232

4.ABCD

通信子网包括了: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A正确,同时,运输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资源子网包括: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IP协议是一种无连接协议,不保证数据报的可靠传输。这意味着,IP协议不会为数据报提供任何确认、重传等机制,如需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需要使用TCP协议,B正确。IP协议只负责将数据报从源主机传输到目的主机,不保证数据报传输的质量。也就是说,IP协议不会检查数据报中的错误或丢失,如需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需要使用其他协议或应用程序,C正确。IP协议是一种无连接协议,不需要在发送数据之前建立连接。这意味着,在发送数据时,IP协议不需要维护任何连接状态,从而提高了网络的灵活性和效率,D正确。

5.BCD

路由是在网络层及之下的层实现的。

6.AC

根据IP地址的规则,C类IP地址的第一个字节二进制表示为110,即在范围192.0.0.0—223.255.255.255之间。

【追根溯源】课本P124

【复习建议】关于IP地址的分类是一个热点,要牢记

7.ABCD

8.BD

从IPv4要过渡到IPv6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采用双协议栈技术:即在 IPv6 网络中同时支持 IPv4 和 IPv6 协议,使部分主机同时安装两个协议栈。这种方法可以使原有的 IPv4 主机在不改动的情况下直接接入 IPv6 网络,并逐步实现 IPv6 的普及和推广。使用隧道技术:即将 IPv6 数据包封装在 IPv4 数据包的有效载荷中,然后在 IPv4 网络中传输,接收方再将 IPv4 数据包解析出 IPv6 数据包,实现 IPv6 和 IPv4 之间的互联互通。这种方法需要在传输过程中进行协议的转换和解析,会增加网络的负担,但可以使 IPv4 和 IPv6 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更加灵活。B、D正确。

【追根溯源】课本P155

【复习建议】考试重点,需要牢记两种方法。

  1. ABC

通常因特网上的主机域名包含以下内容:

A、主机名:主机名是指主机在网络中的名称,例如www.baidu.com中的“www”。

B、单位名:单位名通常是指主机所属的组织或机构的名称,例如www.baidu.com中的“baidu”。

C、国家代码:国家代码是指该主机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代码,例如www.baidu.com中的“com”代表商业机构,而“cn”代表中国。文件名不是主机域名的组成部分,它是指在URL中指定的文件的名称,例如www.baidu.com/index.html中的“index.html”。

因此,选项A、B、C都是因特网上的主机域名可能包含的内容,选项D不属于主机域名的组成部分。

  1. AD

实现FTP的连接需要使用到控制连接和数据连接,其中:

控制连接(端口号21):FTP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建立的控制连接,用于传输FTP命令和响应,控制FTP会话的进行。

数据连接(端口号20):FTP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建立的数据连接,用于传输文件数据和目录列表等信息。

【追根溯源】课本P270

【复习建议】除此之外还要掌握FTP与TFTP、NFS的区别。

三、 填空题

1. 独立;协议;数据通信

2. 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3. 城域网;局域网;个人网域

4. 4;传输层;应用层

TCP/IP 协议参考模型一共有4层: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应用层。注意与七层的ISO/OSI区别。

5. 带宽;时延

6. 2.048Mbps

​ 【追根溯源】课本P62

7. 网络

8. 频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

9. 逻辑;物理

​ VLAN 仅是从逻辑上进行了网络划分,并不是一种新型的局域网模型,处于同一个虚拟局域网的主

机可能位于不同网段,同一网段的主机也可能分别位于不同的虚拟局域网中。

四、 判断题

1.T

2.F

IP数据报可以分为不同的优先级,这被称为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或流量分类(Traffic Classification)。IP协议中有一个字段用于标识不同的服务等级,称为服务类型(Type of Service,ToS),后来发展为差分服务代码点(Differentiated Services Code Point,DSCP),用于区分不同的优先级和服务类型,以便网络设备和路由器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流量调度和管理。

【追根溯源】课本P136

【复习建议】IP数据报格式的每个字段都要熟知,这里往往会被很多同学忽略掉。

3.T

4.T

5.F

静态网页也可以拥有视频等资源,成为活动文档。静态文档是指在文档创作完毕后就存放在万维网服务器中,在被用户浏览的过程中内容不会发生改变。动态文档是指文档的内容是在浏览器访问万维网服务器时,才由应用程序动态创建。

​ 【追根溯源】课本P285

​ 【复习建议】这一部分内容往往很多同学粗略的看一遍就带过了,实际上这些小的知识点同样十分重要,在复习的时候千万不能丢三落四。

6.T

​ 【追根溯源】课本P341、P367

7.F

FTP基于TCP,TFTP基于UDP。

8.F

POP3协议用于实现电子邮件的接收,而不是发送。POP3全称为Post Office Protocol version 3,它是一种用于从邮件服务器接收电子邮件的标准协议。发送电子邮件通常使用SMTP协议(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它是一种用于电子邮件传输的标准协议。

【追根溯源】课本P298

9.T

在CIDR中,对于10.0.0.0/23,其中23位网络前缀长度用于划分网络和主机地址,这表示前23位是网络地址,剩余的9位是主机地址。因此,“10.0.0.0/23”表示网络地址为“10.0.0.0”,子网掩码为“255.255.254.0”,可以容纳2个C类网络地址,即可以划分为两个C类网络地址“10.0.0.0/24”和“10.0.1.0/24”。此处的相当于应该理解为包含的地址块数一致。

【追根溯源】课本P127

10.F

在局域网中,网络应用服务程序可以安装在工作站上,也可以安装在局域网中的服务器上。这取决于应用程序的特点和使用需求。一些小型的局域网可能只有几台工作站,这时网络应用服务程序可能会安装在其中的某些工作站上。而一些大型的局域网可能有多个服务器,这时网络应用服务程序通常会安装在服务器上,以便集中管理和维护。因此,局域网中的网络应用服务程序可以安装在工作站上,也可以安装在服务器上,取决于实际情况。

11.T

12.F

以太网帧不以标志字段结尾。

13.F

要实现双向通信仅需 一条数据传输线路,但需要两条通信信道。

14.T

15.F

网桥属于数据链路层的设备,物理层设备为中继器,集线器。

16.F

B 类地址网络号范围为128~191

17.F

在OSI参考模型中,保证端到端的传输可靠性是在传输层上完成的,而不是在会话层上。

传输层负责向上层提供端到端的传输服务,为上层协议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功能。常见的传输层协议有TCP和UDP。

会话层是OSI模型中的第五层,它主要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为应用程序提供会话控制和同步功能。会话层的主要作用是在应用程序之间建立逻辑连接,以便它们可以进行通信和交换数据。

18.F

ping 命令用于检测主机网可达性。

【追根溯源】课本P148

【复习建议】对于ping还要掌握它的原理。

19.T

20.F

五、 简答题

(1)更大的地址空间。IPv6把地址从IPv4的32位增大到4倍,即增大到128位,使地址空间增大了296倍。

(2)扩展的地址层次结构。IPv6由于地址空间很大,因此可以划分为更多的层次。

(3)灵活的首部格式。IPv6数据报的首部和 IPv4的并不兼容。IPv6定义了许多可选的扩展首部,不仅可提供比IPv4更多的功能,而且还可提高路由器的处理效率。

(4)改进的选项。IPv6 允许数据报包含有选项的控制信息,因而可以包含一些新的选项。

(5)允许协议继续扩充,而IPv4的功能是固定不变的。

(6)支持即插即用(即自动配置)。因此IPv6不需要使用DHCP。

(7)支持资源的预分配。IPv6支持实时视像等要求保证一定的带宽和时延的应用。

(8) IPv6首部改为8字节对齐(即首部长度必须是8字节的整数倍)。原来的IPv4首部是4字节对齐。

同时:

取消了首部长度字段,因为它的首部长度是固定的(40字节)。

取消了服务类型字段,因为优先级和流标号字段实现了服务类型字段的功能。

取消了总长度字段,改用有效载荷长度字段。

取消了标识、标志和片偏移字段,因为这些功能已包含在分片扩展首部中。把TTL字段改称为跳数限制字段,但作用是一样的(名称与作用更加一致)。

取消了协议字段,改用下一个首部字段。

取消了检验和字段,这样就加快了路由器处理数据报的速度。

取消了选项字段,而用扩展首部来实现选项功能。

【追根溯源】课本P150

【复习建议】在记忆时记住关键词(课本黑体字部分),在考场上根据所记忆的关键词再进行扩写。

网络协议是保证网络正常通信的规范,在七层的网络结构中,每一层有不同的网络协议来保障本 层、上层的通信,上层协议在下层网络结构中,而服务是承载于某一层网络协议上的具体应用。

1.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使用本层服务的实体是透明的。

2.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范,但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 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3.并非在一个层内完成的全部功能都称之为服务,只有那些能够被高一层实体看得见的功能才能被称 为“服务”。

【追根溯源】教材课后习题1 -21,课本P40

帧中继(Frame Relay)是一种数据链路层协议,它在广域网中被广泛使用。相比于传统的X.25协议,帧中继具有以下主要优点:

①高效性:帧中继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将数据分为一系列小的帧进行传输,避免了X.25中的无差别重传和流量控制等机制,因此传输效率更高,延迟更低。

②灵活性:帧中继可以在不同的物理链路上传输数据,支持多种传输速率,可以根据需要动态调整带宽,适应不同的网络应用需求。

③简单性:帧中继头部较小,相比于X.25协议的头部更加简单,减少了网络传输中的开销,提高了网络传输速度和效率。

④可靠性:帧中继具有高可靠性和可用性,它支持快速检测和故障隔离,能够快速排除网络故障,同时还支持多种恢复机制,如备份链路、帧重传等,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和可靠。

⑤成本效益:帧中继相比于X.25协议等传输协议,具有更低的成本,能够提供更高效、更经济实惠的网络传输服务。

目前在计算机通信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威胁有:截获、中断、篡改、伪造的威胁。第一个属于被动攻 击,后三个属于主动攻击。

【追根溯源】教材课后习题7-1, 课本P368

六 、 计 算 与 综 合 题

(1)

注意:计算分片时,只考虑IP数据报的数据部分来进行分片

由于IP数据报长度为5000B,固定首部为20B

故IP数据报的数据部分=5000B-20B=4980B

此网络的MTU=1500B,故可以容纳的数据部分最多=1500B-20B=1480B

需要保证分片是8的整数倍,则数据部分=⌊1480/8⌋×8=1480B

故需要划分的IP数据报片为⌈4980/1480⌉=4个

(2)

4980=3×1480+540

故前3个IP数据报片的数据字段长度均为1480B,最后一个IP数据报片的长度为540B

故有:

分片 数据字段长度 片偏移 MF
1 1480 0 1
2 1480 185 1
3 1480 370 1
4 540 555 0

【追根溯源】教材课后习题4-20,课本P204

【复习建议】IP数据报的分片是常考的知识点,在计算题专题里还要很多类似的、进阶的,务必引起重视。

发送时延=分组长度/信道宽度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传播速率

两段微波链路的时延已经给出,直接加上就行,另外三段单独计算:

5段链路的传输时延=250×2+(1500/150000)×3×1000 =530ms

由于有5段链路,则需转发5次计算5次发送时延:

5段链路的发送时延= 960/(47×1000)×5×1000 =100 ms

所以5段链路单位端到端的时延=530+100 = 630ms

(1)

C、B、D 发送了数据

(2)

C发送0, B、D 发送1

令接收码片序列为S, 则根据CDMA 运算规则分别与各站码片序列内积得:

(A·S)/8=0, (B·S)/8=1,(C·S)/8=-1, (D·S)/8=1,即A未发送数据,B发送了数据1,C发送了数据0,D发送了数据1

【追根溯源】课后习题2-16类似, 课本P70

由于A、B、C、D 里面申请的最大地址数为8000,则按照每个子网8192个地址数的规模划分8个等

长的子网。D选择其中一个子网,然后另一个子网划给A和C, 下一个子网再划分2048个地址给B。

1、将198.16.11100000(224).0/19划分给D,D 有213=8192个地址;

起始——终止地址: 198.16.224.0——198.16.255.255,掩码255.255.224.0 ;

2、将198.16.11000000(192).0/19划分给A 和C。 (共有8192个地址);

然后对其再次划分,将198.16.192.0/20划给A (共有4096个地址)

A 的起始——终止地址: 198.16.192.0——198.16.207.255,掩码255.255.240.0 ;

再将198.16.11010000(208).0/20划分给C (共有4096个地址)

C 的起始——终止地址:198.16.208.0——198.16.223.255,掩码255.255.240.0;

3、将198.16.10100000(160).0/19划分给B。 由于有8192个地址,单独划给B太浪费,再次进行划分,即将198.16.10100 000(160).0/21划给B, 此 时B 有2048个地址;

B的起始——终止地址: 198.16.160.0——198.16.10100111(167).255,掩码255.255.248.0 ;

【追根溯源】课后习题4-47类似, P207

【复习建议】答案不唯一,只要地址块不重合且大小分配正确即可。这种情况下画一棵二叉树就可以很好的解决问题了

Base64 编码将报文划分成3072/3=1024个单元3字节长,每个单元又被编码为4个字节,故共有4x1024=4096个字节。若把这些字节每80个划分为一行,需要4096/80=52行(向上取整),所以需要加52个CR 和52个CF,4096+104=4200,

综上所述,该二进制文件用Base64 编码将会有4200个字节。

【追根溯源】课后习题6-25,课本P331,释疑与解答上的答案略有问题。

2011年重邮《计算机网络(803)》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D

网络协议的基本要素为:语法、语义与同步(也叫时序)

【追根溯源】课本P29

2.B

当带宽为N 时,若采用全双工工作方式,则实际带宽将为2N。

3.B

划分子网只是把IP地址的主机号这部分进行再划分,而不改变IP地址原来的网络号。 C 类地址主机号最短,因此可划分的子网最少。 (注意本题的前提是要可划分子网,因为D 类 和E类地址不可划分子网所以不以考虑)。

4.A

子网掩码中的“0”代表主机部分,“1”代表网络号+子网部分,减去相应的网络号即可得到子网号。

【追根溯源】10年单选8题类似

5.D

该地址为C 类地址,前24位为网络号,则仅考虑子网掩码最后8位。192转换为2进制后为

11000000,其中前两位为1对应子网号。由于RFC 950规定,对分类的IPv4 地址进行子网划分时,子网

号不能为全1和全0,则一共能划分为2²— 2=2个子网。

【追根溯源】10年单选9题类似

6.C

ISO/OSI 参考模型第3层为网络层,对应的TCP/IP 体系结构的网际层。

【追根溯源】10年单选10题类似

7.A

HDLC 协议的帧可划分为三类:

  1. I-帧(信息帧)用于传输数据

  2. S-帧(监视帧)用于确认接收到的数据

  3. U-帧(无编号帧)用于控制和管理数据链路。

【追根溯源】10年单选11题类似

8.C

帧中继采用的是面向连接的虚电路分组交换。

【追根溯源】10年单选12题原题

9.A

在CSMA介质访问控制方案中,介质的最大利用率取决于帧的长度。这是因为在CSMA协议中,节点必须在发送数据之前检测介质是否正在被使用。如果介质正在被使用,则节点必须等待一段时间,然后重新检测介质是否可用。如果帧的长度太长,则节点必须等待更长的时间才能发送完整的帧,这会导致介质的利用率降低。因此,为了实现最大的介质利用率,帧的长度应该尽可能地短,帧携带的数据应该尽可能的多。

【追根溯源】10年单选13题原题

10.B

OFSP 协议采用的路由选择算法是链路状态算法,而RIP 协议采用的是距离向量算法。

【追根溯源】10年单选14题类似

11.A

局域网仅工作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追根溯源】10年单选15题类似

12.A

流量控制是通过限制发送端发送数据的速率,防止超出接收端的接受能力而造成数据丢失。

【追根溯源】10年单选16题原题

13.B

端到端通信并且是保证TCP 的可靠性,则应使用滑动窗口技术,对错误数据进行选择重传,确保数据分组完整有序的到达。TCP使用流量控制来控制发送方发送数据的速率,以确保接收方可以处理接收到的数据。

【追根溯源】10年单选17题原题

14.D

127.0.0.0为环路自检地址,此地址表示任意主机本身,目的地址为环回地址的IP数据报永网络上,不会被路由转发。

15.C

CIDR 使用掩码将IP地址分为网络前缀和主机号,但不对网络进行分类,也没有使用子网,使用“斜线记法”的方法进行表示,实现了对路由的聚合。

【追根溯源】10年单选题19题原题

  1. D

公用分组网使用的协议是X.25。

【追根溯源】10年单选20题原题

17.B

ATM的传送单元ATM的传送单元是固定长度53B的信元,其中5B为信元头,用来承载该信元的控制信息48B为信元体,用来承载用户要分发的信息。

【追根溯源】10年单选1题原题

18.D

本地址属于B 类地址,且主机号不全为0或1,所以为普通网络地址。

【追根溯源】10年单选2题类似

19.D

HTTP 协议会话的四个过程分别为:建立连接、发出请求信息、发出响应信息、释放连接。D选项传送数据不应该是HTTP所进行的,传送数据应有TCP所进行。

【追根溯源】10年单选3题原题

20. A

ISO/OSI 参考模型中,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路由选择、拥塞控制与网络连接;传输层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透明的传送报文;数据链路层在通信实体之间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表示层提供数据格式转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的功能。

【追根溯源】10年单选4题类似

二、多选题

1.AD

无线LAN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主要包括:基础服务集(BSS)中的分布式协调功能(DCF)和点对点(PTP)服务集中的点对点协调功能(PCF)。DCF用的是一种称为“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CSMA/CA)的协议,而PCF使用的是基于时间的协议。在无线LAN中,需要对数据进行编码调制后才能在无线信道上传输,A正确。跳频扩频技术和直接序列扩频技术都是扩频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跳频扩频技术是通过在不同的频段上频繁地跳跃来避免频道干扰,而直接序列扩频技术则是利用编码来改变载波的相位,从而达到扩频的目的。B、C都错误。扩频技术可以有效地利用频谱,提高无线LAN的传输速率和可靠性,D正确。

【追根溯源】10年多选2题原题

  1. ABC

数据还未发送则不可能得到确认,D错误。在滑动窗口协议中,发送方维护了一个发送窗口,其中包含了多个报文段。发送方发送报文时,先将窗口中的第一个未确认的报文发送出去,然后等待接收方确认收到该报文,如果收到确认,则将窗口向右滑动一个位置,将未发送的报文发送出去。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确认,发送方会重新发送该报文。因此,发送窗口中的报文可能处于已发送但尚未确认的状态,已发送但可连续发送的状态,已发送且已得到确认的状态。

【10年多选3题原题】

  1. ABCD

​ 均为数据链路层该具备的功能。

4.BD

从IPv4要过渡到IPv6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采用双协议栈技术:即在 IPv6 网络中同时支持 IPv4 和 IPv6 协议,使部分主机同时安装两个协议栈。这种方法可以使原有的 IPv4 主机在不改动的情况下直接接入 IPv6 网络,并逐步实现 IPv6 的普及和推广。使用隧道技术:即将 IPv6 数据包封装在 IPv4 数据包的有效载荷中,然后在 IPv4 网络中传输,接收方再将 IPv4 数据包解析出 IPv6 数据包,实现 IPv6 和 IPv4 之间的互联互通。这种方法需要在传输过程中进行协议的转换和解析,会增加网络的负担,但可以使 IPv4 和 IPv6 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更加灵活。B、D正确。

【追根溯源】10年多选8题原题

5.ABC

通常因特网上的主机域名包含以下内容:

A、主机名:主机名是指主机在网络中的名称,例如www.baidu.com中的“www”。

B、单位名:单位名通常是指主机所属的组织或机构的名称,例如www.baidu.com中的“baidu”。

C、国家代码:国家代码是指该主机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代码,例如www.baidu.com中的“com”代表商业机构,而“cn”代表中国。文件名不是主机域名的组成部分,它是指在URL中指定的文件的名称,例如www.baidu.com/index.html中的“index.html”。

因此,选项A、B、C都是因特网上的主机域名可能包含的内容,选项D不属于主机域名的组成部分。

【追根溯源】10年多选9题原题

三、 填空题

1. ARP协议;ACMP协议;IGMP协议

网络层协议有IP、IPX、ICMP、IGMP、ARP、RARP、OSPF等协议。

【追根溯源】课本P119

2. 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追根溯源】10年填空2题原题

3. 城域网;广域网

【追根溯源】10年填空3题原题

4. 4;传输层;应用层

TCP/IP 协议参考模型一共有4层: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应用层。注意与ISO/OSI 区别。

【追根溯源】10年填空4题原题

5. 带宽;时延

【追根溯源】10年填空5题原题

6. 1.544Mbps

【追根溯源】10年填空6题类似

7. 网 络

路由表中每一个表项都对应了一个网络。

【追根溯源】10年填空7题原题

8. 频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

【追根溯源】10年填空8题原题

9. 逻辑;物理

【追根溯源】10年填空9题原题

四、 判断题

1.T

2.F

IP数据报可以分为不同的优先级,这被称为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或流量分类(Traffic Classification)。IP协议中有一个字段用于标识不同的服务等级,称为服务类型(Type of Service,ToS),后来发展为差分服务代码点(Differentiated Services Code Point,DSCP),用于区分不同的优先级和服务类型,以便网络设备和路由器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流量调度和管理。

【追根溯源】10年判断2题原题

3.F

UDP 仅适合传输少量数据,且一次传输完,不分片。

【追根溯源】10年判断3题类似

4.T

【追根溯源】10年判断4题原题

5.F

静态网页也可以拥有视频等资源,成为活动文档。静态文档是指在文档创作完毕后就存放在万维网服务器中,在被用户浏览的过程中内容不会发生改变。动态文档是指文档的内容是在浏览器访问万维网服务器时,才由应用程序动态创建。

【追根溯源】10年判断5题原题

6.F

数字签名的特点是可证实性、不可抵赖性和不可伪造性。题目中“不可复制性”错误,数字签名可以

被复制,但不可修改、伪造。

【追根溯源】10年判断6题类似

7.T

FTP 基于TCP,TFTP 基于UDP。

【追根溯源】10年判断7题类似

8.F

POP3 仅用于用户代理向邮件服务器发送请求读取用户邮箱中的邮件,发送邮件应使用SMTP协议。

【追根溯源】10年判断8题原题

9.T

在CIDR中,对于10.0.0.0/23,其中23位网络前缀长度用于划分网络和主机地址,这表示前23位是网络地址,剩余的9位是主机地址。因此,“10.0.0.0/23”表示网络地址为“10.0.0.0”,子网掩码为“255.255.254.0”,可以容纳2个C类网络地址,即可以划分为两个C类网络地址“10.0.0.0/24”和“10.0.1.0/24”。此处的相当于应该理解为包含的地址块数一致。

【追根溯源】10年判断9题原题

10.F

在局域网中,网络应用服务程序可以安装在工作站上,也可以安装在局域网中的服务器上。这取决于应用程序的特点和使用需求。一些小型的局域网可能只有几台工作站,这时网络应用服务程序可能会安装在其中的某些工作站上。而一些大型的局域网可能有多个服务器,这时网络应用服务程序通常会安装在服务器上,以便集中管理和维护。因此,局域网中的网络应用服务程序可以安装在工作站上,也可以安装在服务器上,取决于实际情况。

【追根溯源】10年判断10题原题

11.T

【追根溯源】10年判断11题原题

12.F

以太网帧不以标志字段结尾。

【追根溯源】10年判断12题原题

13.F

要实现双向通信仅需 一条数据传输线路,但需要两条通信信道。

【追根溯源】10年判断13题原题

14.T

【追根溯源】10年判断14题原题

15.F

网桥属于数据链路层的设备,物理层设备为中继器,集线器。

【追根溯源】10年判断15题原题

16.F

B 类地址网络号范围为128~191

【追根溯源】10年判断16题类似

17.F

在OSI参考模型中,保证端到端的传输可靠性是在传输层上完成的,而不是在会话层上。

传输层负责向上层提供端到端的传输服务,为上层协议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功能。常见的传输层协议有TCP和UDP。

会话层是OSI模型中的第五层,它主要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为应用程序提供会话控制和同步功能。会话层的主要作用是在应用程序之间建立逻辑连接,以便它们可以进行通信和交换数据。

【追根溯源】10年判断17题原题

18.T

ping 命令用于检测主机网可达性。

【追根溯源】10年判断18题类似

19.F

集线器不具备存储转发功能,他是直通式设备,仅作电信号的再生并转发出去,因此不能连接连个

速率不同的网段,且两端的网段 一定要使用同一个协议。

【追根溯源】10年判断19题类似

20.F

因特网使用的是TCP/IP 协议。

五、 简答题

目前解决过度问题基本技术主要有两种:双协议栈,隧道技术

1.双协议栈:采用该技术的结点同时运行IPv4 和IPv6 两套协议栈。

2.隧道技术:随到技术提供了一种以现有IPv4 路由器体系来传递IPv6 数据的方法:将IPv6 的分组作无结构意义的数据,封装在IPv4 数据报中,被IPv4 网络传输。

【教材课后习题4-59, 课本P208】

网络协议是保证网络正常通信的规范,在七层的网络结构中,每一层有不同的网络协议来保障本 层、上层的通信,上层协议在下层网络结构中,而服务是承载于某一层网络协议上的具体应用。

1.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使用本层服务的实体是透明的。

2.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范,但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 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3.并非在一个层内完成的全部功能都称之为服务,只有那些能够被高一层实体看得见的功能才能被称 为“服务”。

【追根溯源】10年简答题2题原题

帧中继(Frame Relay)是一种数据链路层协议,它在广域网中被广泛使用。相比于传统的X.25协议,帧中继具有以下主要优点:

①高效性:帧中继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将数据分为一系列小的帧进行传输,避免了X.25中的无差别重传和流量控制等机制,因此传输效率更高,延迟更低。

②灵活性:帧中继可以在不同的物理链路上传输数据,支持多种传输速率,可以根据需要动态调整带宽,适应不同的网络应用需求。

③简单性:帧中继头部较小,相比于X.25协议的头部更加简单,减少了网络传输中的开销,提高了网络传输速度和效率。

④可靠性:帧中继具有高可靠性和可用性,它支持快速检测和故障隔离,能够快速排除网络故障,同时还支持多种恢复机制,如备份链路、帧重传等,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和可靠。

⑤成本效益:帧中继相比于X.25协议等传输协议,具有更低的成本,能够提供更高效、更经济实惠的网络传输服务。

【追根溯源】10年简答题3题原题

目前在计算机通信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威胁有:截获、中断、篡改、伪造的威胁。第一个属于被动攻 击,后三个属于主动攻击。

【追根溯源】10年简答题4题原题

移动自组网络(Mobile Ad Hoc Network,MANET)是一种无线自组织网络,由一组移动节点组成,节点之间通过无线链路相互通信,无需固定的基础设施或者预先配置的网络设备。移动自组网络具有自组织、自配置、自修复等特点,适用于临时场景下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1.停止等待协议是最简单的ARQ协议,数据发送方发送一帧数据后,必须等待接收方的确认帧,才能发送下一帧数据。接收方收到数据后,如果正确无误,则发送确认帧;如果发现数据出现错误,则丢弃数据,不发送确认帧,同时要求发送方重发数据。该协议的优点是实现简单,适用于数据传输量小、链路质量较好的情况。缺点是协议效率低,数据发送方需要等待确认帧才能发送下一帧数据,造成了带宽资源的浪费。

  1. 连续ARQ协议是一种流水线协议,数据发送方可以连续发送多个数据帧,而无需等待接收方的确认。接收方收到数据后,如果正确无误,则发送确认帧;如果发现数据出现错误,则发送否定确认帧,要求发送方重发数据。该协议的优点是可以有效利用带宽资源,提高数据传输效率,适用于链路质量较好的情况。缺点是如果出现数据丢失或者重复,可能导致后续数据帧的重传,影响协议效率。

3.选择重传ARQ协议是在连续ARQ协议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协议,它可以同时重传多个丢失的数据帧,从而提高数据传输效率。接收方收到数据后,如果发现某个数据帧出现错误或者丢失,则发送否定确认帧,要求发送方重传该数据帧。发送方收到否定确认帧后,只重传丢失的数据帧,而不需要重传已经发送过的数据帧。该协议的优点是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带宽资源,提高协议效率,适用于链路质量较差、数据传输量大的情况。缺点是协议实现复杂,需要更多的计算和存储资源。

【复习建议】记住关键词,考场上进行扩写即可,切勿死记硬背。

六 、计 算 与 综 合 题

(1)

注意:计算分片时,只考虑IP数据报的数据部分来进行分片

由于IP数据报长度为5000B,固定首部为20B

故IP数据报的数据部分=5000B-20B=4980B

此网络的MTU=1500B,故可以容纳的数据部分最多=1500B-20B=1480B

需要保证分片是8的整数倍,则数据部分=⌊1480/8⌋×8=1480B

故需要划分的IP数据报片为⌈4980/1480⌉=4个

(2)

4980=3×1480+540

故前3个IP数据报片的数据字段长度均为1480B,最后一个IP数据报片的长度为540B

故有:

分片 数据字段长度 片偏移 MF
1 1480 0 1
2 1480 185 1
3 1480 370 1
4 540 555 0

【模拟题库】

【追根溯源】10年计算与综合题1题原题

(1)

A、B、D发送了数据

(2)

A发送0,B、D发送1

令接收码片序列为S,则根据CDMA运算规则分别与各站码片序列内积得:

(A·S)/8=)-1,即A站发送数据0;

(B·S)/8=1,即B站发送数据1;

(C·S)/8=0,即C站未发送数据;

(D·S)/8=1,即D站发送数据1;

【追根溯源】10年计算与综合题3题类似

发送时延=分组长度/信道宽度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传播速率

两段微波链路的时延已经给出,直接加上就行,另外三段单独计算:

5段链路的传输时延=150×2+1000/150000×3×1000=320ms

5段链路的发送时延=960/48×1000×5×1000=100ms

因此5段链路的端到端时延=320ms+100ms=420ms

【追根溯源】10年计算与综合题2题类似

A:172.16.0.0/22——172.16.3.255/22

B:172.16.8.0/21—— 172.16.15.255/21

C:172.16.32.0/20—— 172.16.47.255/20

【追根溯源】10年计算与综合题4题类似

Base64 编码将报文划分成342个单元3字节长,每个单元又被编码为4个字节,故共有1368个字

节。若把这些字节每80个划分为 一行,需要18行,所以需要加18个CR 和18个CF,1368+36=1404, 综上所述,该二进制文件用Base64 编码将会有1404个字节。

【追根溯源】10年计算与综合题5题类似

2012年重邮《计算机网络(803)》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B

A中的RIP属于应用层,B中ICMP和IGMP是IP协议的辅助协议,用于处理网络故障和多播组的管理。C中的ARP和RARP属于数据链路层(也可以说ARP是网络层的,用于处理物理地址和网络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D中的TCP和UDP属于传输层,用于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或不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注意:ARP到底是属于哪一层的可以看课本P119下面的注释

【追根溯源】课本P119

2.C

计算机网络的常用性能指标有:速率、吞吐量、往返时间、时延、利用率、带宽。

【追根溯源】课本P21

  1. C

4.A

常见的信道复用技术有: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波分复用。

5.A

VLAN是一种基于逻辑的网络划分技术,它可以将不同物理位置上的设备组织成一个虚拟的局域网,从而实现更加灵活和高效的网络管理和安全控制,VLAN并不是一种新型的局域网模型,处于同一个虚拟局域网的主机可能位于不同网段,同一网段的主机也可能分别位于不同的虚拟局域网中。

【追根溯源】课本P104

6.D

网络协议的基本要素为:语法、语义与同步(时序)

7.B

全 双 工 交 换 机 端 口 总 带 宽 = 端 口 个 数 × 单 个 端 口 带 宽 × 2

8.B

给定C类IP地址219.153.19/27,其中网络号有24位,则子网号为3位。所以可划分子网数:2³-2=6

9.C

TCP/IP 体 系 与OSI 体系第三层对应的是网络层。

10.C

X.25 协议是 一种面向连接的虚电路分组交换数据链路层协议。

11.A

在CSMA介质访问控制方案中,介质的最大利用率取决于帧的长度。这是因为在CSMA协议中,节点必须在发送数据之前检测介质是否正在被使用。如果介质正在被使用,则节点必须等待一段时间,然后重新检测介质是否可用。如果帧的长度太长,则节点必须等待更长的时间才能发送完整的帧,这会导致介质的利用率降低。因此,为了实现最大的介质利用率,帧的长度应该尽可能地短,帧携带的数据应该尽可能的多。

【追根溯源】11年单选9题原题

12.B

OSPF 采用的是链路状态算法,RIP 采用的是距离向量算法。

【追根溯源】11年单选10题原题

13.A

HDLC 是数据链路层的协议,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14.A

流量控制是通过限制发送端发送数据的速率,防止超出接收端的接受能力而造成数据丢失。

【追根溯源】11年单选12题原题

15.B

端到端通信并且是保证TCP 的可靠性,则应使用滑动窗口技术,对错误数据进行选择重传,确保数据分组完整有序的到达。TCP使用流量控制来控制发送方发送数据的速率,以确保接收方可以处理接收到的数据。

【追根溯源】11年单选13题原题

16.D

127.0.0.0为环路自检地址,此地址表示任意主机本身,目的地址为环回地址的IP数据报永网络上,不会被路由转发。

【追根溯源】11年单选14题原题

17.A

CIDR 使用掩码将IP地址分为网络前缀和主机号,但不对网络进行分类,也没有使用子网,使用“斜线记法”的方法进行表示,实现了对路由的聚合。

【追根溯源】11年单选15题原题

18.D

公用分组网使用的协议是X.25。

【追根溯源】11年单选16题原题

19.B

ATM的传送单元ATM的传送单元是固定长度53B的信元,其中5B为信元头,用来承载该信元的控制信息48B为信元体,用来承载用户要分发的信息。

【追根溯源】11年单选17题原题

20.A

ISO/OSI 参考模型中,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路由选择、拥塞控制与网络连接;传输层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透明的传送报文;数据链路层在通信实体之间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表示层提供数据格式转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的功能。

【追根溯源】11年单选20题原题

二、 多选题

1.AB

127属于回环地址,在断网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接收

2.BC

TCP、UDP 属于传输层协议;IP 属于网络层协议;SIP 会话发起协议属于应用层。

3.ABCD

802.11无线局域网MAC协议中定义了四种帧间间隔(Interframe Spacing,IFS),分别是:短帧间间隔(SIFS)、PCF帧间间隔(PIFS)、分布式帧间间隔(DIFS)和扩展帧间间隔(EIFS)。这些帧间间隔用于控制在发送不同类型的帧时,不同优先级和不同长度的数据帧之间的间隔时间,以避免冲突和碰撞。

  1. ABC

数据还未发送则不可能得到确认,D错误。在滑动窗口协议中,发送方维护了一个发送窗口,其中包含了多个报文段。发送方发送报文时,先将窗口中的第一个未确认的报文发送出去,然后等待接收方确认收到该报文,如果收到确认,则将窗口向右滑动一个位置,将未发送的报文发送出去。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确认,发送方会重新发送该报文。因此,发送窗口中的报文可能处于已发送但尚未确认的状态,已发送但可连续发送的状态,已发送且已得到确认的状态。

【追根溯源】11年多选2题原题

5.BD

从IPv4要过渡到IPv6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采用双协议栈技术:即在 IPv6 网络中同时支持 IPv4 和 IPv6 协议,使部分主机同时安装两个协议栈。这种方法可以使原有的 IPv4 主机在不改动的情况下直接接入 IPv6 网络,并逐步实现 IPv6 的普及和推广。使用隧道技术:即将 IPv6 数据包封装在 IPv4 数据包的有效载荷中,然后在 IPv4 网络中传输,接收方再将 IPv4 数据包解析出 IPv6 数据包,实现 IPv6 和 IPv4 之间的互联互通。这种方法需要在传输过程中进行协议的转换和解析,会增加网络的负担,但可以使 IPv4 和 IPv6 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更加灵活。B、D正确。

【追根溯源】11年多选4题原题

三、判断题

1.F

UDP 适合实时通信传输但不提供可靠性。

2.F

RIP 只知道自己到每个目的网络的距离,但不知道全网的拓扑结构。 OSPF 知道全网的拓扑结构。

3.F

静态网页也可以拥有视频等资源,成为活动文档。静态文档是指在文档创作完毕后就存放在万维网服务器中,在被用户浏览的过程中内容不会发生改变。动态文档是指文档的内容是在浏览器访问万维网服务器时,才由应用程序动态创建。

【追根溯源】11年判断题5题原题

4.T

数字签名的特点是可证实性、不可抵赖性和不可伪造性。题目中“不可复制性”错误,数字签名可以

被复制,但不可修改、伪造。

【追根溯源】11年判断题6题原题

5.T

SMTP 用于用户代理向邮件服务器发送邮件、邮件服务器之间发送和接收邮件,而用户代理要从邮

件服务器中读取邮件则使用POP3协议。注意SMTP是一个协议,要想使用SMTP进行邮件的传送那么接收双方都必须啊要使用SMTP协议,因此SMTP需要能够发送和接收邮件。

【追根溯源】11年判断题8题类似,课本P294

6.F

在局域网中,网络应用服务程序可以安装在工作站上,也可以安装在局域网中的服务器上。这取决于应用程序的特点和使用需求。一些小型的局域网可能只有几台工作站,这时网络应用服务程序可能会安装在其中的某些工作站上。而一些大型的局域网可能有多个服务器,这时网络应用服务程序通常会安装在服务器上,以便集中管理和维护。因此,局域网中的网络应用服务程序可以安装在工作站上,也可以安装在服务器上,取决于实际情况。

【追根溯源】11年判断题10题原题

7.F

网桥属于数据链路层的设备,物理层设备为中继器,集线器。

【追根溯源】11年判断题15题原题

8.F

在OSI参考模型中,保证端到端的传输可靠性是在传输层上完成的,而不是在会话层上。

传输层负责向上层提供端到端的传输服务,为上层协议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功能。常见的传输层协议有TCP和UDP。

会话层是OSI模型中的第五层,它主要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为应用程序提供会话控制和同步功能。会话层的主要作用是在应用程序之间建立逻辑连接,以便它们可以进行通信和交换数据。

【追根溯源】11年判断题17题原题

9.F

TCP、UDP都是传输层的数据传输协议,并不特指TCP。

10.F

全双工状态下,数据发送和接收各为10Mb/s, 则总带宽为20Mb/s。

四 、简 答 题

某个入侵者C可以从网络上截获A发给B的报文。但C并不需要破译这个报文(因为这可能要花很多时间,也许C也没有破译这个报文的能力),而可以直接把这个由A加密的报文发送给B,使B误认为C就是A。然后B就向伪装是A的C发送许多本来应当发给A的报文。这样,A就收不到本来应当得到的报文,而C却得到了很多B发送给A的报文。虽然这些报文是加密的。但C可以想办法来破译。这就叫做重放攻击。

为了对付重放攻击,可以使用不重数(nonce)。不重数就是一个不重复使用的大随机数,即“一次一数”。在鉴别过程中,不重数可以使B能够把重复的鉴别请求和新的鉴别请求区分开。不重数(nonce)是由number once这两个字组合而成的。

【追根溯源】教材课后习题7-18, 课本P369

详细内容请看全套真题解析中的答案

由奈氏准则可得:最高数据传输速率= 10000log₂32 = 50000bps。

由于参加互连的计算机网络都使用相同的网际协议IP,因此可以把互连以后的计算机网络看成一个虚拟互连网络。所谓虚拟互连网络也就是逻辑互连网络,它的意思就是互连起来的各种物理网络的异构性本来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们利用协议IP就可以使这些性能各异的网络在网络层上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这种使用协议IP的虚拟互连网络可简称为IP网。使用IP网的好处是:当IP网上的主机进行通信时,就好像在一个单个网络上通信一样,它们看不见互连的各网络的具体异构细节(如具体的编址方案、路由选择协议,等等)。如果在这种覆盖全球的IP网的上层使用 TCP协议,那么就是现在的互联网(Internet).

【追根溯源】课本P120

网络协议的目标之一是尽可能地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但是在实践中却很难实现100%的可靠性。这是因为网络环境是复杂和动态的,而且存在许多不可预测和不可控的因素,比如网络拥塞、数据丢失、延迟、重复、损坏等。同时要保证100%可靠则通信双方的每一个报文都要得到对方的确认,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要结束通信就一定会有一方发送的报文不再被对方响应。

我们知道,在以太网上发送一个帧时,并非全网都能瞬时地检测出这个帧的发送。这是因为电磁波在以太网上的传播速度是有限的。当某个站刚刚发送数据后不久就检测到发生冲突时,就必须丢弃这个受到损伤的帧。这种帧就是因发生碰撞而异常中止的短帧。如果一个站只有非常少的数据要发送,帧就会很短。如果让这种帧在以太网上传送,那么就无法和因发生碰撞而异常中止的短帧相区分。前者是有用的帧,而后者是无用的帧。

现在设置最小帧长就是为了区分开这两种情况。对于有用的非常短的帧,以太网标准规定要在数据部分进行填充,使其长度达到以太网标准规定的最小帧长的长度。因发生碰撞而异常中止的短帧的长度肯定都是小于最小帧长的长度。

如果以太网上偶尔出现噪声,这也会形成很短的帧,其长度也是小于以太网标准规定的最小帧长的长度。规定了最小帧长就可以把由噪声产生的短帧丢弃。

设置最大帧长是为了保证各个站都能公平竞争接入到以太网。因为如果某个站发送特长的数据帧,则其他的站就必须等待很长的时间才能发送数据。

【追根溯源】释疑与解答第七版3-11问题

五、 计算与综合题

略,详细内容请看全套真题解析中的内容。

(1)

IP数据报的数据部分=3000B-20B=2980B

MTU=1400B,数据部分最多=1400B-20B=1380B

数据报片长度要为8的整数倍,则数据部分最多为⌊1380/8⌋×8=1376

故划分为⌈2980/1376⌉=3个短数据报片

(2)

2980=2×1376+228

因此,第1,2个数据报片的数据字段为1376B

第3个数据报片的数据字段为228B

故有:

序号 数据字段 片偏移 MF
1 1376 0 1
2 1376 172 1
3 228 344 0

【追根溯源】11年计算与综合题1题类似

(1)

源端口: BBCDH=48077, 目的端口:0035H=53

报文长度:0029H=41, 数据长度:41-8=33B

UDP 首部共8B:

源端口 目的端口 长度 校验和
2B 2B 2B 2B

(2)

源端口号在1024~49151内,属于登记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在0~1023内,属于熟知端口,因此该报文是客户发送给服务器的。

注意:只需要看目的端口的范围,就知道知道是发给服务器的数据还是服务器返回的数据了。

熟知端口号和登记端口号都是服务器端口号,客户端端口号范围为49152~65535,又称临时端口号。

(3)53是应用层DNS协议的熟知端口号,因此该数据报是DNS协议。

(1)答案不唯一,详细内容请看全套解析中的内容。

(2)

重庆120人,分配120×1.2=144个<28(A)0000 0000

上海60人,分配60×1.2=72个<27(B)0000 0001 0000 0000

兰州20人,分配20×1.2=24个<25(D)0000 0001 1000 0000

北京80人,分配80×1.2=96个<27(C)0000 0100 0000 0000

广州10人,分配10×1.2=12个<24(E)0000 0100 0010 0000

成都10人,分配10×1.2=12个<24(F)0000 0100 0011 0000

共需分配144+72+24+96+12+12=360<29

A:192.168.0.0/24

B:192.168.1.0/25

C:192.168.1.128/25

D:192.168.8.0/27

E:192.168.8.32/28

F:192.168.8.48/28

(1)使用HTTP/1.0,则HTTP请求与TCP连接请求次数一样一共有2个图象对象,因此要发出3次HTTP请求和3次TCP连接请求.

(2)logo图像在前面,总时间 (解析IP地址)

(建立TCP连接以及读取HTML)

(建立TCP连接以及读取logo文件)

2013年重邮《计算机网络(803)》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A

网络协议的基本要素为:语法、语义与同步(时序)。

【追根溯源】12年单选6题类似

2.C

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实现资源共享,包括共享硬件设备(如打印机、扫描仪等)、共享软件资源(如数据库、应用程序等)和共享数据资源(如文件、文档等)。通过计算机网络,用户可以方便地访问和共享不同地点和不同计算机上的资源,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3. 本题有误

【追根溯源】12年单选8题类似

4.D

5.A

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统一资源定位符。URL是一种用于定位和访问Web上资源的标识符,它由协议标识符(如HTTP、FTP等)、主机名和资源路径组成。每个Web页面都有一个唯一的URL地址,可以通过这个地址直接访问该页面。URL的设计使得Web资源可以全球范围内的任何地方被访问和共享。

6.B

A中的RIP属于应用层,B中ICMP和IGMP是IP协议的辅助协议,用于处理网络故障和多播组的管理。C中的ARP和RARP属于数据链路层(也可以说ARP是网络层的,用于处理物理地址和网络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D中的TCP和UDP属于传输层,用于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或不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注意:ARP到底是属于哪一层的可以看课本P119下面的注释

【追根溯源】12年单选1题原题

7.C

计算机网络的常用性能指标有:速率、吞吐量、往返时间、时延、利用率、带宽

【追根溯源】12年单选2题原题

8.A

常见的信道复用技术有: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波分复用。

【追根溯源】12年单选4题原题

9.A

VLAN是一种基于逻辑的网络划分技术,它可以将不同物理位置上的设备组织成一个虚拟的局域网,从而实现更加灵活和高效的网络管理和安全控制,VLAN并不是一种新型的局域网模型,处于同一个虚拟局域网的主机可能位于不同网段,同一网段的主机也可能分别位于不同的虚拟局域网中。

【追根溯源】12年单选5题原题

10.C

TCP/IP 体系与OSI 体系第三层对应的是网络层。

【追根溯源】12年单选9题原题

11.C

X.25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虚电路分组交换数据链路层协议。

【追根溯源】12年单选10题原题

12.A

在CSMA介质访问控制方案中,介质的最大利用率取决于帧的长度。这是因为在CSMA协议中,节点必须在发送数据之前检测介质是否正在被使用。如果介质正在被使用,则节点必须等待一段时间,然后重新检测介质是否可用。如果帧的长度太长,则节点必须等待更长的时间才能发送完整的帧,这会导致介质的利用率降低。因此,为了实现最大的介质利用率,帧的长度应该尽可能地短,帧携带的数据应该尽可能的多。

【追根溯源】12年单选11题原题

13.B

OSPF 采用的是链路状态算法, RIP 采用的是距离向量算法。

【追根溯源】12年单选12题原题

14.A

HDLC是数据链路层的协议,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追根溯源】12年单选13题原题

15.A

流量控制是通过限制发送端发送数据的速率,防止超出接收端的接受能力而造成数据丢失。

【追根溯源】12年单选14题原题

16.B

端到端通信并且是保证TCP 的可靠性,则应使用滑动窗口技术,对错误数据进行选择重传,确保数据分组完整有序的到达。TCP使用流量控制来控制发送方发送数据的速率,以确保接收方可以处理接收到的数据。

【追根溯源】12年单选15题原题

17.D

127.0.0.0为环路自检地址,此地址表示任意主机本身,目的地址为环回地址的IP数据报永网络上,不会被路由转发。

【追根溯源】12年单选16题原题

18.A

CIDR 使用掩码将IP地址分为网络前缀和主机号,但不对网络进行分类,使用“斜线记法”的方法进行

表示,实现了对路由的聚合。

【追根溯源】12年单选17题原题

19.D

公用分组网使用的协议是X.25。

【追根溯源】12年单选18题原题

20.B

ATM的传送单元ATM的传送单元是固定长度53B的信元,其中5B为信元头,用来承载该信元的控制信息48B为信元体,用来承载用户要分发的信息

【追根溯源】12年单选19题原题

21.A

ISO/OSI 参考模型中,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路由选择、拥塞控制与网络连接;传输层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透明的传送报文;数据链路层在通信实体之间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表示层提供数据格式转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的功能

【追根溯源】12年单选20题原题

22.A

误码率是衡量数据传输可靠性的指标之一,它表示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发生传输错误的比率。误码率越低,表示数据传输越可靠。频带利用率是衡量网络资源利用率的指标,传输速度是衡量数据传输速度的指标,信道容量是衡量信道传输能力的指标。

23.A

802.11无线局域网MAC帧的帧间间隔有: SIFS、PIFS、DIFS、EIFS。

【追根溯源】12年多选3题类似

24.B

在对称加密体制中,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的密钥,因此必须保密的是密钥。密钥是保证加密数据安全的关键,只有知道密钥的人才能够解密密文,获取原始数据。加密算法和解密算法通常是公开的,因为它们并不保密,而是通过密钥的使用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25.A

IPv6 地址长度为128位, IPv4 地址长度为32位。

二、判断题

1.F

UDP 适合实时通信传输但不提供可靠性。

【追根溯源】12年判断1题原题

2.F

RIP只知道自己到每个目的网络的距离,但不知道全网的拓扑结构。 OSPF知道全网的拓扑结构。

【追根溯源】12年判断2题原题

3.F

在使用电子邮件发送邮件时,发件人需要知道收件人的E-MAIL地址,但并不是必须知道收件人的姓名。在电子邮件的标准格式中,E-MAIL地址是必需的,而姓名是可选的。如果发件人知道收件人的姓名,可以在邮件中加上一个称呼,但这并不是必须的。在实际应用中,有些人可能使用假名或匿名发送电子邮件,这时候可以只提供E-MAIL地址而不提供姓名。

4.T

【追根溯源】12年判断4题原题

5.T

在计算机网络中,服务器是指提供共享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管理的计算机。服务器通常具有比客户端更高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网络带宽和稳定性,可以提供各种服务,如文件共享、打印服务、Web服务、电子邮件服务等。客户端则是指使用服务器提供服务的计算机或终端设备,通过网络连接到服务器,请求服务并接收响应。

6.F

在OSI参考模型中,保证端到端的传输可靠性是在传输层上完成的,而不是在会话层上。

传输层负责向上层提供端到端的传输服务,为上层协议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功能。常见的传输层协议有TCP和UDP。

会话层是OSI模型中的第五层,它主要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为应用程序提供会话控制和同步功能。会话层的主要作用是在应用程序之间建立逻辑连接,以便它们可以进行通信和交换数据。

【追根溯源】12年判断题8题原题

7.F

网关设备工作在传输层及以上层次。

8.F

全双工状态下,数据发送和接收各为10Mb/s, 总带宽为20Mb/s。

【追根溯源】12年判断10题原题

9.F

网络防火墙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而不仅仅是防止计算机病毒。具体来说,网络防火墙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过滤网络流量:网络防火墙可以检测并过滤网络中的数据流量,防止不安全的数据进入网络,如恶意软件、攻击流量等。

访问控制:网络防火墙可以限制网络用户的访问权限,通过设置访问控制规则来保护网络资源的安全性。

VPN安全:网络防火墙可以提供VPN(虚拟专用网络)安全,通过加密和身份验证等机制来保护远程访问和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日志记录和监控:网络防火墙可以记录网络流量和安全事件,并提供监控和警报功能,帮助管理员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

【追根溯源】课本P364

10.F

在域名系统中,域名按照点号(.)分为多个层级,每个层级由一个标签(label)组成,标签之间用点号分隔。最右边的标签是顶级域名(TLD),例如.com、.edu、.org等,其左边是二级域名,以此类推。因此,CLOUD.CQUPT.EDU.CN中,顶级域名是CN,二级域名是EDU,三级域名是CQUPT,最后一级域名是CLOUD。

【追根溯源】课本P262

三、 简答题

在网络信息交换过程中,报文鉴别(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MAC)的作用是验证消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防止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篡改或伪造。

在网络通信中,信息可以在多个节点之间传输,例如从发送方到接收方经过多个路由器和交换机等设备。如果在传输过程中,信息被篡改或伪造,会对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为了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需要在信息中添加报文鉴别,用于验证信息是否被篡改或伪造,从而保护网络通信的隐私和安全。

数据传输速率=2000×log₂16 = 8000 bps。

【追根溯源】12年简答3题类似

无线局域网的MAC协议是CSMA/CA(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避免)。其特点是:当一个站要发送数据时,就要检测信道。如果信道忙,那么就要按照协议推后再发送(即按照指数退避算法推迟发送)。如果检测到信道空闲了一段时间(DIFS),那么这个站就允许发送数据。接收站如果正确收到此帧(CRC 检验正确),就响应确认帧。发送方如果收到确认帧就表示没有发生碰撞。如果发送方没有收到确认帧,那么就要重传这个帧,直到收到确认为止,或经过给定次数的重传后丢弃。

在无线局域网中不能使用CSMA/CD协议的理由是:

(1)要在局域网中实现碰撞检测,就必须在发送数据的同时也进行接收。这对有线以太网来说是很容易的事。但在无线局域网的适配器上,接收信号的强度往往会远小于发送信号的强度,因此若要实现碰撞检测,那么在硬件上需要的花费就过大。因此,实用的无线局域网在发送数据时,都不能同时接收数据,因此不可能实现碰撞检测。

(2)以太网的碰撞检测是假定了所有的站点都能够听到其他站点是否在发送数据。但在无线局域网的工作环境中,这个假定是不能成立的。当无线局域网中的一个站点要发送数据时,如果检测到信道空闲,那么在这个站点的信号覆盖范围内,信道的实际情况未必是空闲的。

【追根溯源】课后习题9-7,课本 P443

我们知道,在以太网上发送一个帧时,并非全网都能瞬时地检测出这个帧的发送。这是因为电磁波在以太网上的传播速度是有限的。当某个站刚刚发送数据后不久就检测到发生冲突时,就必须丢弃这个受到损伤的帧。这种帧就是因发生碰撞而异常中止的短帧。如果一个站只有非常少的数据要发送,帧就会很短。如果让这种帧在以太网上传送,那么就无法和因发生碰撞而异常中止的短帧相区分。前者是有用的帧,而后者是无用的帧。

现在设置最小帧长就是为了区分开这两种情况。对于有用的非常短的帧,以太网标准规定要在数据部分进行填充,使其长度达到以太网标准规定的最小帧长的长度。因发生碰撞而异常中止的短帧的长度肯定都是小于最小帧长的长度。

如果以太网上偶尔出现噪声,这也会形成很短的帧,其长度也是小于以太网标准规定的最小帧长的长度。规定了最小帧长就可以把由噪声产生的短帧丢弃。

设置最大帧长是为了保证各个站都能公平竞争接入到以太网。因为如果某个站发送特长的数据帧,则其他的站就必须等待很长的时间才能发送数据。

【追根溯源】12年简答6题原题

WebRTC(Web Real-Time Communication)是一种支持浏览器之间实时通信的开放式标准技术。它基于Web技术,可以在浏览器中实现视频/音频通话、数据传输等实时通信功能,无需安装任何插件或软件。支持多种设备和平台:WebRTC可以在PC、移动设备、IoT设备等多种设备和平台上使用,同时支持主流的浏览器,如Chrome、Firefox、Safari等。

WebRTC具有以下特点:

实时性:WebRTC支持实时通信,可以在浏览器之间直接传输音视频和数据,实现低延迟、高质量的通信效果。

安全性:WebRTC使用端到端加密技术,保证通信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简单易用:WebRTC是一种基于Web技术的开放式标准技术,无需安装任何插件或软件,可以通过简单的API调用实现实时通信功能。

显式路由选择(Explicit Routeing)是一种网络路由技术,它在数据包头中明确指定传输路径,使得数据包可以沿着指定的路径传输,而不是根据路由协议自动计算的最优路径。显示路由选择具有精确控制、灵活性和安全性等优点,但也存在传输延迟和存储开销较大的缺点。

​ 【追根溯源】课本P192

四、 计算与综合题

略,详细内容请看全套真题解析中的内容。

2.

发送的帧 B1表地址 B1表接口 B2表地址 B2表接口 B1的处理 B2的处理
A→E A P1 A P1 转发,登记 转发,登记
C→B C P2 C P1 转发,登记 转发,登记
D→C P2 P2 登记,丢弃 转发,登记
B→A B P1 登记,丢弃

解析:

A→E:

B1收到此帧时转发表是空的,因此加上收到的帧的源地址A和这个帧到达的接口1,即(A,1)。收到的帧的目的地址在转发表中没有,因此该帧从接口2转发出去,发送到LAN2。当B2收到此帧时,按同样步骤处理。LAN3上面的E站收到此帧。

C→B:

B1和 B2都收到此帧,因为它们和C连接在同一个局域网上。B1的转发表没有C,因此将(C, 2)加上,并从接口1转发到LANj。LAN,上面的B站收到此帧。B1的转发表也没有C,因此将(C,1)加上,并从接口2转发到LAN3。这个局域网上各站都将丢弃这个帧。

D→C:

B2收到此帧时,转发表上没有D,因此将(D, 2)加上。再查B2的转发表,收到此帧的目的地址C在转发表上有这一项,其接口是1,因此从相应的接口1转发出去。C收到此帧。B1收到此帧后,将(D, 2)加上。再找目的地址C。因为与C对应的转发接口2与此帧到达的接口2一样,因此B1将不再转发此帧,而是丢弃它。

B→A:

B1收到此帧时将B和接口1写入转发表,即(B,1)。再查找B1转发表,收到此帧的目的地址A在转发表中有这一项,其接口是1,与此帧的到达接口一样,不再需要转发,故丢弃此帧。B2收不到此帧,无法在转发表中写入B的转发信息。可以看出,B→A的通信不涉及LAN2和 LAN3。

略,详细内容请看全套真题解析中的内容。

【追根溯源】课后习题4-24类似,课本P204

(1)

源地址:00-22-33-44-66-55

目的地址:00-22-33-44-55-66

源端口:36886

目的端口:53

报文总长:38B

数据部分长度:30B

MAC 结构:

目的地址 源地址 类型 数据 FCS
6B 6B 2B 46~1500B 4B

UDP 首部:

源端口 目的端口 长度 校验和
2B 2B 2B 2B

(2)

目的端口为53,因此是客户发送给服务器; DNS

【追根溯源】15年综合题第3题类似

(1)

一次TCP连接,三次HTTP连接

HTTP/1.1 是持久连接,仅需建立一次TCP 连接,就可利用该连接完成后续所有HTTP 请求与数据传输工作。 一次HTTP请求用来请求文档,两次HTTP请求用来请求图片。

(2)

使用流水线:

0.5(URL 解析时间)+0. 1(HTTP 前两次握手)+0. 1(第三次握手及HTTP 求请与接收HTML 文档)+0. 1(图片HTTP请求与接收)+0. 16(HTML 文档和两张图片发送时间)=0.96s

使用非流水线:

0.5+0. 1+0. 1+0. 1+0. 1+0. 16=1.06s

2014年重邮《计算机网络(803)》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B

A中的RIP属于应用层,B中ICMP和IGMP是IP协议的辅助协议,用于处理网络故障和多播组的管理。C中的ARP和RARP属于数据链路层(也可以说ARP是网络层的,用于处理物理地址和网络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D中的TCP和UDP属于传输层,用于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或不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注意:ARP到底是属于哪一层的可以看课本P119下面的注释

【追根溯源】13年单选6题原题

2. C

计算机网络的常用性能指标有:速率、吞吐量、往返时间、时延、利用率、带宽

【追根溯源】13年单选7题原题

3.B

【追根溯源】12年单选3题类似

4.A

常见的信道复用技术有: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波分复用。

【追根溯源】13年单选8题原题

5.A

VLAN 仅是从逻辑上进行了网络划分,并不是一种新型的局域网模型,处于同一个虚拟局域网的主 机可能位于不同网段,同一网段的主机也可能分别位于不同的虚拟局域网中。

【追根溯源】13年单选9题原题

6.D

网络协议的基本要素为:语法、语义与同步(时序)

【追根溯源】13年单选1题类似

7.B

全 双 工 交 换 机 端 口 总 带 宽 = 端 口 个 数 × 单 个 端 口 带 宽 × 2

【追根溯源】12年单选7题原题

8.D

由于是C 类地址,其网络号有24位,则子网号为2位。所以可划分子网数:2²-2= 2

【追根溯源】12年单选8题类似

  1. C

TCP/IP 体系与OSI 体系第三层对应的是网络层。

【追根溯源】13年单选10题原题

  1. C

X.25 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虚电路分组交换数据链路层协议。

【追根溯源】13年单选11题原题

11.A

在CSMA介质访问控制方案中,介质的最大利用率取决于帧的长度。这是因为在CSMA协议中,节点必须在发送数据之前检测介质是否正在被使用。如果介质正在被使用,则节点必须等待一段时间,然后重新检测介质是否可用。如果帧的长度太长,则节点必须等待更长的时间才能发送完整的帧,这会导致介质的利用率降低。因此,为了实现最大的介质利用率,帧的长度应该尽可能地短,帧携带的数据应该尽可能的多。

【追根溯源】13年单选12题原题

12.B

OSPF 采用的是链路状态算法, RIP 采用的是距离向量算法。

【追根溯源】13年单选13题原题

13.A

HDLC 是数据链路层的协议,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追根溯源】13年单选14题原题

14.A

流量控制是通过限制发送端发送数据的速率,防止超出接收端的接受能力而造成数据丢失。

【追根溯源】13年单选15题原题

15.B

端到端通信并且是保证TCP 的可靠性,则应使用滑动窗口技术,对错误数据进行选择重传,确保数据分组完整有序的到达。TCP使用流量控制来控制发送方发送数据的速率,以确保接收方可以处理接收到的数据。

【追根溯源】13年单选16题原题

16.D

127.0.0.0为环路自检地址,此地址表示任意主机本身,目的地址为环回地址的IP数据报永远不会出

现在任何网络上,不会被路由器转发。

【追根溯源】13年单选17题原题

17.A

CIDR 使用掩码将IP地址分为网络前缀和主机号,但不对网络进行分类,使用“斜线记法”的方法进行

表示,实现了对路由的聚合。

【追根溯源】13年单选18题原题

18.D

公用分组网使用的协议是X.25。

【追根溯源】13年单选19题原题

19.B

ATM的传送单元ATM的传送单元是固定长度53B的信元,其中5B为信元头,用来承载该信元的控制信息48B为信元体,用来承载用户要分发的信息。

【追根溯源】13年单选20题原题

20.A

ISO/OSI 参考模型中,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路由选择、拥塞控制与网络连接;传输层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透明的传送报文;数据链路层在通信实体之间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表示层提供数据格式转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的功能。

【追根溯源】13年单选21题原题

21.D

127属于回环地址,在断网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接收。

【追根溯源】12年多选1题类似

22.C

802.11无线局域网MAC 帧的帧间间隔有: SIFS、PIFS、DIFS、EIFS。

【追根溯源】13年单选23题原题

23.D

TCP、UDP 属于传输层协议; IP 属于网络层协议; SIP 会话发起协议属于应用层。

【追根溯源】12年多选2题类似

24.D

数据还未发送则不可能得到确认,因此选D。在滑动窗口协议中,发送方维护了一个发送窗口,其中包含了多个报文段。发送方发送报文时,先将窗口中的第一个未确认的报文发送出去,然后等待接收方确认收到该报文,如果收到确认,则将窗口向右滑动一个位置,将未发送的报文发送出去。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确认,发送方会重新发送该报文。因此,发送窗口中的报文可能处于已发送但尚未确认的状态,已发送但可连续发送的状态,已发送且已得到确认的状态。

【追根溯源】12年多选4题类似

25.B

从IPv4要过渡到IPv6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采用双协议栈技术:即在 IPv6 网络中同时支持 IPv4 和 IPv6 协议,使部分主机同时安装两个协议栈。这种方法可以使原有的 IPv4 主机在不改动的情况下直接接入 IPv6 网络,并逐步实现 IPv6 的普及和推广。使用隧道技术:即将 IPv6 数据包封装在 IPv4 数据包的有效载荷中,然后在 IPv4 网络中传输,接收方再将 IPv4 数据包解析出 IPv6 数据包,实现 IPv6 和 IPv4 之间的互联互通。这种方法需要在传输过程中进行协议的转换和解析,会增加网络的负担,但可以使 IPv4 和 IPv6 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更加灵活

【追根溯源】12年多选5题类似

二、 判断题

1.F

帧中继是一种通信协议,它工作在数据链路层,而不是网络层。帧中继使用数据链路层的帧格式和传输机制,将数据帧从一个接口转发到另一个接口,以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帧中继协议通常用于连接不同的局域网,提供高速、低延迟、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2.F

RIP 只知道自己到每个目的网络的距离,但不知道全网的拓扑结构。 OSPF 知道全网的拓扑结构。

【追根溯源】13年判断2题原题

3.F

静态网页也可以拥有视频等资源,成为活动文档。静态文档是指在文档创作完毕后就存放在万维网服务器中,在被用户浏览的过程中内容不会发生改变。动态文档是指文档的内容是在浏览器访问万维网服务器时,才由应用程序动态创建。

【追根溯源】12年判断3题原题

4.T

【追根溯源】13年判断4题原题

5.T

SMTP 用于用户代理向邮件服务器发送邮件、邮件服务器之间发送和接收邮件,而用户代理要从邮件服务器中读取邮件则使用POP3协议。注意SMTP是一个协议,要想使用SMTP进行邮件的传送那么接收双方都必须要使用SMTP协议,因此SMTP需要能够发送和接收邮件。

【追根溯源】12年判断5题原题

6.F

在局域网中,网络应用服务程序可以安装在工作站上,也可以安装在局域网中的服务器上。这取决于应用程序的特点和使用需求。一些小型的局域网可能只有几台工作站,这时网络应用服务程序可能会安装在其中的某些工作站上。而一些大型的局域网可能有多个服务器,这时网络应用服务程序通常会安装在服务器上,以便集中管理和维护。因此,局域网中的网络应用服务程序可以安装在工作站上,也可以安装在服务器上,取决于实际情况。

【追根溯源】12年判断6题原题

7.F

网桥属于数据链路层的设备,物理层设备为中继器,集线器。

【追根溯源】12年判断7题原题

8.F

在OSI参考模型中,保证端到端的传输可靠性是在传输层上完成的,而不是在会话层上。

传输层负责向上层提供端到端的传输服务,为上层协议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功能。常见的传输层协议有TCP和UDP。

会话层是OSI模型中的第五层,它主要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为应用程序提供会话控制和同步功能。会话层的主要作用是在应用程序之间建立逻辑连接,以便它们可以进行通信和交换数据。

【追根溯源】13年判断6题原题

9.F

TCP、UDP 都是传输层的数据传输协议,并不特指TCP。

【追根溯源】12年判断9题原题

10.F

全双工状态下,数据发送和接收各为1000Mb/s, 总带宽为2000Mb/s。

【追根溯源】13年判断8题类似

三、 简答题

我们知道,在以太网上发送一个帧时,并非全网都能瞬时地检测出这个帧的发送。这是因为电磁波在以太网上的传播速度是有限的。当某个站刚刚发送数据后不久就检测到发生冲突时,就必须丢弃这个受到损伤的帧。这种帧就是因发生碰撞而异常中止的短帧。如果一个站只有非常少的数据要发送,帧就会很短。如果让这种帧在以太网上传送,那么就无法和因发生碰撞而异常中止的短帧相区分。前者是有用的帧,而后者是无用的帧。

现在设置最小帧长就是为了区分开这两种情况。对于有用的非常短的帧,以太网标准规定要在数据部分进行填充,使其长度达到以太网标准规定的最小帧长的长度。因发生碰撞而异常中止的短帧的长度肯定都是小于最小帧长的长度。

如果以太网上偶尔出现噪声,这也会形成很短的帧,其长度也是小于以太网标准规定的最小帧长的长度。规定了最小帧长就可以把由噪声产生的短帧丢弃。

设置最大帧长是为了保证各个站都能公平竞争接入到以太网。因为如果某个站发送特长的数据帧,则其他的站就必须等待很长的时间才能发送数据。

【追根溯源】13年简答4题原题

由于该B 类地址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40.0,即:每个子网的主机位为:32-20=12,因此,每个

子网最大主机数目为:212 - 2=4094。

Base64 编码把报文划分成1024个单元,每个单元3字节。每个单元被编码为4字节,所以共有4096

个字节。如果把这些字节每80字节划分为一行,将需要52行,所以需要添加52个CR 和52个LF。

因此共需要4096+52×2= 4200个字节

【追根溯源】10年计算与综合题第5题原题

某个入侵者C可以从网络上截获A发给B的报文。但C并不需要破译这个报文(因为这可能要花很多时间,也许C也没有破译这个报文的能力),而可以直接把这个由A加密的报文发送给B,使B误认为C就是A。然后B就向伪装是A的C发送许多本来应当发给A的报文。这样,A就收不到本来应当得到的报文,而C却得到了很多B发送给A的报文。虽然这些报文是加密的。但C可以想办法来破译。这就叫做重放攻击。

为了对付重放攻击,可以使用不重数(nonce)。不重数就是一个不重复使用的大随机数,即“一次一数”。在鉴别过程中,不重数可以使B能够把重复的鉴别请求和新的鉴别请求区分开。不重数(nonce)是由number once这两个字组合而成的。

【追根溯源】12年简答题第1题

略,详细内容请看全套真题解析中的内容

【模拟题库】

【追根溯源】12年简答2题原题

数据传输速率=10000× log₂32 =50000 bps。

【模拟题库】

【追根溯源】12年简答3题原题

四、 计算与综合题

在5个路由器之间,每一对路由器之间可以使用4种不同的线路,则共有10条链路,因此共有410 = 1,048,576 种不同的拓扑结构。如果需要200ms的计算机时间来生成和检查每一种拓扑结构,那么检查完所有可能的拓扑结构所需要的时间为:410 ×200ms= 209,715,200ms,换算成时间单位,约为 3.48 小时。

最大吞吐量为发送完一个窗口后随即收到确认的情况,保证了发送方可以不间断的发送数据,设发送窗口为w(bit),发送方连续发送完窗口内的数据所需的时间为T0,

则吞吐量=

因此最大吞吐量= =(6410248bit)/20*10-3≈26.2Mb/s

【模拟题库】

(1)110-60=50

(2)110

(3)80,确认号是190,即表示收到的是189,从110到189共80字节。

(4)60,第一个报文丢失就不会对后续确认, B 希望A 重传序列号为60的报文,所以是60.

(1)

略,详细内容请看全套真题解析中的内容。

(2)

A→ ETH1→ ETH0→ B

源:08:01:01:01:01:02

目的:06:03:03:03:03:03

(1)IP 协议

(2)

网卡地址:0012 ea ab 99 bc

IP地址: c0 a8 00 6d

(3)

待请求链路层地址即目的地址。

c0 a8 00 66 即:192.168.0.102

具体划分如下:

ff ff ff ff ff ff 00 12 ea ab 99 bc 08 06 00 01

08 00 06 04 00 01 00 12 ea ab 99 bc c0 a8 00 6d

00 00 00 00 00 00 c0 a8 00 66

2015年重邮《计算机网络(803)》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A

IEEE 802.3 是以太网的标准,IEEE 802.4 是令牌总线网络的标准,IEEE 802.11 是无线局域网的标准,IEEE 802.5 是令牌环网络的标准。

2.A

吞吐能力与单位时间传送数据量有关,宽带表示数据传输速率。

3.C

【追根溯源】14年单选3题类似

4.A

常见的信道复用技术有: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波分复用。

【追根溯源】14年单选4题原题

5.A

VLAN 仅是从逻辑上进行了网络划分,并不是一种新型的局域网模型,处于同一个虚拟局域网的主

机可能位于不同网段,同一网段的主机也可能分别位于不同的虚拟局域网中。

【追根溯源】14年单选4题原题

6.C

FTP 文件传输协议,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TELNET远程连接协议都是属于应用层的协议。

7.B

全 双 工 交 换 机 端 口 总 带 宽 = 端 口 个 数 × 单 个 端 口 带 宽 × 2

【追根溯源】14年单选7题原题

8.B

由于是C 类地址,其网络号有24位,则子网号为3位。所以可划分子网数:2³-2=6

【追根溯源】12年单选8题原题

9.C

TCP/IP 体系与OSI 体系第三层对应的是网络层。

【追根溯源】14年单选9题原题

  1. C

X.25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虚电路分组交换数据链路层协议。

【追根溯源】14年单选10题原题

11.C

在CSMA介质访问控制方案中,介质的最大利用率取决于帧的长度。这是因为在CSMA协议中,节点必须在发送数据之前检测介质是否正在被使用。如果介质正在被使用,则节点必须等待一段时间,然后重新检测介质是否可用。如果帧的长度太长,则节点必须等待更长的时间才能发送完整的帧,这会导致介质的利用率降低。因此,为了实现最大的介质利用率,帧的长度应该尽可能地短,帧携带的数据应该尽可能的多。

【追根溯源】14年单选11题原题

12.B

OSPF 采用的是链路状态算法, RIP 采用的是距离向量算法。

【追根溯源】14年单选12题原题

13.A

HDLC 是数据链路层的协议,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追根溯源】14年单选13题原题

14.A

流量控制是通过限制发送端发送数据的速率,防止超出接收端的接受能力而造成数据丢失。

【追根溯源】14年单选14题原题

15.B

端到端通信并且是保证TCP 的可靠性,则应使用滑动窗口技术,对错误数据进行选择重传,确保数据分组完整有序的到达。TCP使用流量控制来控制发送方发送数据的速率,以确保接收方可以处理接收到的数据。

【追根溯源】14年单选15题原题

16.D

127.0.0.0为环路自检地址,此地址表示任意主机本身,目的地址为环回地址的IP 数据报永远不会出

现在任何网络上,不会被路由器转发。

【追根溯源】14年单选16题原题

17.A

CIDR 使用掩码将IP地址分为网络前缀和主机号,但不对网络进行分类,使用“斜线记法”的方法进行表示,实现了对路由的聚合

【14年单选14题原题】

18.C

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即3G, 现有三个无线接口国际标准,即美国提出的CDMA2000 (中国电信使

用 ) , 欧 洲 提 出 的WCDMA (中国联通使用)和中国提出的TD-SCDMA (中国移动使用)。LTE(Long-Term Evolution)是第四代(4G)移动通信技术之一,也是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4G技术之一。

19.B

ATM的传送单元ATM的传送单元是固定长度53B的信元,其中5B为信元头,用来承载该信元的控制信息48B为信元体,用来承载用户要分发的信息。

【追根溯源】14年单选19题原题

20.A

ISO/OSI 参考模型中,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路由选择、拥塞控制与网络连接;传输层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透明的传送报文;数据链路层在通信实体之间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表示层提供数据格式转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的功能。

【追根溯源】14年单选20题原题

二、多选题

1.BC

TCP、UDP 属于传输层协议; IP 属于网络层协议; SIP 会话发起协议属于应用层。

【追根溯源】14年单选23题类似

  1. ABC

数据还未发送则不可能得到确认,因此选D。在滑动窗口协议中,发送方维护了一个发送窗口,其中包含了多个报文段。发送方发送报文时,先将窗口中的第一个未确认的报文发送出去,然后等待接收方确认收到该报文,如果收到确认,则将窗口向右滑动一个位置,将未发送的报文发送出去。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确认,发送方会重新发送该报文。因此,发送窗口中的报文可能处于已发送但尚未确认的状态,已发送但可连续发送的状态,已发送且已得到确认的状态

【追根溯源】14年单选24题类似

  1. ACE

首先,我们要计算出PC和路由器的子网掩码及其网络地址。PC的IP地址为172.16.48.2/20,表示子网掩码为255.255.240.0,网络地址为172.16.32.0。路由器的IP地址为172.16.32.1/19,表示子网掩码为255.255.224.0,网络地址为172.16.0.0。

A正确,路由器可以ping通自己的接口。

B错误,由于它们在不同的网段上,路由器不能直接ping通PC。

C正确,他们的网络地址不同,所以不在同一网段。

D错误,同C。

E正确,他们的网络地址不同,所以不在同一网段。

F错误,同E。

4.ACD

在通信系统中,一般用到的三种交换技术是电路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和报文交换技术。虚电路交换技术属于电路交换技术的一种变种,不是一种独立的交换技术。地址交换技术不是通信系统中常用的一种交换技术。

  1. AD

A正确。IPv6地址类型包括单播地址、组播地址和任播地址。其中单播地址又分为全球单播地址、本地链路单播地址、本地站点单播地址和唯一本地单播地址等类型。

B不正确。FE80:0:0:0:2AA:FF:FE9A:2CA0 是一个 IPv6 的本地链路地址,不包含 MAC 地址。IPv6地址需要使用邻居发现协议才能将其转换为MAC地址。

C不正确。链路本地地址和站点本地地址都是本地地址,只能在本地网络内部使用,无法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路由。因此,路由器不能对这些地址进行转发。

D正确。为了在IPv4网络中传输IPv6数据报,可以使用IPv6隧道技术,将IPv6数据报封装在IPv4数据报中进行传输。

​ 【追根溯源】课本P152

三、 判断题

1.F

UDP 适合实时通信传输但不提供可靠性。

【追根溯源】13年判断1题原题

2.F

RIP是基于距离向量的,OSPF是基于链路状态的。

3.F

静态网页也可以拥有视频等资源,成为活动文档。静态文档是指在文档创作完毕后就存放在万维网服务器中,在被用户浏览的过程中内容不会发生改变。动态文档是指文档的内容是在浏览器访问万维网服务器时,才由应用程序动态创建。

【追根溯源】14年判断3题原题

4.T

【追根溯源】14年判断4题原题

5.T

SMTP 用于用户代理向邮件服务器发送邮件、邮件服务器之间发送和接收邮件,而用户代理要从邮件服务器中读取邮件则使用POP3协议。注意SMTP是一个协议,要想使用SMTP进行邮件的传送那么接收双方都必须要使用SMTP协议,因此SMTP需要能够发送和接收邮件

【追根溯源】14年判断5题原题

6.F

在局域网中,网络应用服务程序可以安装在工作站上,也可以安装在局域网中的服务器上。这取决于应用程序的特点和使用需求。一些小型的局域网可能只有几台工作站,这时网络应用服务程序可能会安装在其中的某些工作站上。而一些大型的局域网可能有多个服务器,这时网络应用服务程序通常会安装在服务器上,以便集中管理和维护。因此,局域网中的网络应用服务程序可以安装在工作站上,也可以安装在服务器上,取决于实际情况。

【追根溯源】14年判断6题原题

7.T

网桥属于数据链路层的设备,物理层设备为中继器,集线器。

【追根溯源】14年判断7题原题

8.T

在OSI参考模型中,保证端到端的传输可靠性是在传输层上完成的。传输层负责向上层提供端到端的传输服务,为上层协议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功能。常见的传输层协议有TCP和UDP。

【14年判断8题类似】

  1. F

TCP、UDP 都是传输层的数据传输协议,并不特指TCP。

【追根溯源】14年判断9题原题

  1. F

全双工状态下,数据发送和接收各为10Mb/s, 总带宽为20Mb/s。

【追根溯源】13年判断8题原题

11.F

在TCP连接中,任何一方都可以发起关闭连接的请求。当一方发起关闭请求时,另一方可以选择立即关闭连接,也可以继续发送和接收数据后再关闭连接。但是,无论哪一方先发起关闭请求,都必须等待另一方发送确认关闭的请求后才能最终关闭连接。因此,在TCP连接中,关闭连接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双方都需要参与,无法单方面关闭连接并继续接收数据。

注意:TCP释放连接进行四次握手时,有一方可以发起关闭请求,在得到确认之后处于半关闭(half-close)的状态,此时半关闭的一方可以接收数据但是不能发送数据,有些同学可能误以为这就是题目说的情况。

12.T

13.F

FTP 使用两个端口,端口21用来进行控制连接,端口20用来进行数据连接。

14.T

15.F

二层交换机不仅仅可以从物理上对信号进行再生,它还能够在数据链路层上进行处理和转发,比如学习MAC地址、建立转发表、实现广播和组播等功能。

四、 简答题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是一种网络协议,用于将IP地址解析为物理地址(MAC地址)。

在以太网中,每个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MAC地址和一个IP地址。当一个设备需要向另一个设备发送数据包时,它需要知道目标设备的MAC地址。此时,发送设备会通过ARP协议在局域网内查找目标设备的MAC地址。如果缓存表中没有目标设备的MAC地址,发送设备会广播一个ARP请求,请求局域网中所有设备响应,并告知目标设备的MAC地址。收到ARP请求的设备会检查请求中的IP地址是否与自己的IP地址匹配,如果匹配,则会向发送设备回复自己的MAC地址。发送设备收到响应后,将目标设备的IP地址和MAC地址添加到自己的ARP缓存表中,并使用目标设备的MAC地址发送数据包。

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DNS)是互联网上重要的基础设施,它的主要功能是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从而实现网络上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命名进行分布式授权的原因是因为互联网上的域名数量非常庞大,如果所有域名解析都由一个中心服务器来完成,那么中心服务器的负载将非常大,并且容易成为互联网上的瓶颈。为了避免这种情况,DNS的命名和解析被分布授权到多个服务器上,每个服务器只负责管理一部分域名,从而减轻了单个服务器的负担,并提高了DNS系统的可伸缩性和可靠性。

我们知道,在以太网上发送一个帧时,并非全网都能瞬时地检测出这个帧的发送。这是因为电磁波在以太网上的传播速度是有限的。当某个站刚刚发送数据后不久就检测到发生冲突时,就必须丢弃这个受到损伤的帧。这种帧就是因发生碰撞而异常中止的短帧。如果一个站只有非常少的数据要发送,帧就会很短。如果让这种帧在以太网上传送,那么就无法和因发生碰撞而异常中止的短帧相区分。前者是有用的帧,而后者是无用的帧。

现在设置最小帧长就是为了区分开这两种情况。对于有用的非常短的帧,以太网标准规定要在数据部分进行填充,使其长度达到以太网标准规定的最小帧长的长度。因发生碰撞而异常中止的短帧的长度肯定都是小于最小帧长的长度。

如果以太网上偶尔出现噪声,这也会形成很短的帧,其长度也是小于以太网标准规定的最小帧长的长度。规定了最小帧长就可以把由噪声产生的短帧丢弃。

设置最大帧长是为了保证各个站都能公平竞争接入到以太网。因为如果某个站发送特长的数据帧,则其他的站就必须等待很长的时间才能发送数据。

【追根溯源】14年简答1题原题

通过公钥机制实现身份鉴别的方法是,首先由个人或组织生成一对密钥,其中一把是公钥,另一把是私钥。个人或组织将公钥发布到公共渠道上,而私钥则只有自己知道。当其他人需要验证该个人或组织的身份时,他们可以使用已发布的公钥对消息进行加密,并将加密后的消息发送给该个人或组织。由于只有该个人或组织持有与公钥配对的私钥,所以只有他们才能解密该消息。因此,通过这种方式,该个人或组织的身份得到了验证。

对称密钥机制实现身份鉴别:

对称密钥加密的原理是通过一个对称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A 使用对称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后将加密的数据和密钥一并传送给B ,B 采用同一个密钥对这个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因为双方使用一个密钥故称对称加密

碰撞域指的是当一台设备在发送信息时,可能与同一网络中的其它设备的信息发生碰撞(即同时发送信息导致冲突)的范围。在以太网中,碰撞域通常是指使用集线器(hub)连接的所有设备所在的范围。因为集线器是一种物理层设备,它会将所有传入的信息广播给所有连接的设备,因此在集线器网络中的所有设备都在同一个碰撞域中。

广播域指的是当一台设备在发送广播信息时,该信息可以到达的所有设备的范围。在以太网中,广播域通常是指使用交换机(switch)连接的所有设备所在的范围。因为交换机是一种数据链路层设备,它会根据MAC地址将信息发送到目标设备,因此在交换机网络中,每个端口的设备都处于一个独立的广播域中。

在无线局域网中,由于使用的是无线信号,因此碰撞域和广播域的范围是相同的,即所有设备都在同一个碰撞域和广播域中。

在有线局域网中,如果使用交换机连接所有设备,则每个端口的设备都处于一个独立的广播域中;如果使用集线器连接所有设备,则所有设备都在同一个碰撞域和广播域中。

数据传输速率=10000× log₂32 = 50000 bps。

【追根溯源】14年简答5题原题

五 、 名 词 解 释

1. 重放攻击

2. 码分多址

3. 无线保真

4. 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

5. 多用途互联网邮件扩展类型

【复习建议】对于名词解释,2022年就开始了不一样的考法,即不再是单纯的进行中译英或者英译中,需要进行简单的解释,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不仅要记住中译英和英译中,还要把握名词的简单解释,这样才可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题型。

六 、计 算 与 综 合 题

(1)

最大数据长度为1400字节,包括20字节的固定首部和数据字段,且数据字段长度为8的倍数,因此

有效数据字段的长度为1400-20-4=1376字节。

这个IP数据报长度为2420字节,减去20字节固定首部长度,数据字段长度为2400字节,应当划分

为⌈2400/1376⌉=2片。

(2)

第一片:数据字段长度1376,片偏移0, MF=1;

第二片:数据字段长度1024,片偏移172, MF=0

【追根溯源】12年计算与综合题2题类似

(1)

连接建立过程的第二次握手时是从服务器发往客户端的,所以源端口为0x0050(80),目的端口为0x4000,序号为0x00000x000A(10),确认号为0x00000x000B(11), 偏 移 (0101 , 四 位 ) 、 保 留 ( 000000 , 六位)、标志位(010010,六位)三部分总共占4字节,十六进制为0x5012,窗口为0x1000。

(2)11,1471

序号字段值指的是本报文段所发送的数据的第 一个字节的序号。起始序号10在TCP 连接时消耗,所以第 一 个数据序号为11,第二个为11+1460=1471,两次即可传送完毕。

(3)如果整个事务过程中的某个时刻窗口值为0,最可能的网络状态是接收端缓冲区已满,无法继续接收数据。发送端需要等待接收端发送窗口重新打开后才能继续发送数据。

(4)如果数据传输过程中某个时刻RST标志位为1,表明TCP 连接中出现严重差错,必须释放连接,例如接收端或中间路由设备收到了一个不属于已建立连接的TCP数据包,可能是由于网络攻击、配置错误或其他原因导致。接收端或中间路由设备收到这样的数据包时,会立即发送一个RST数据包,关闭连接,以保护网络安全。

(1)

子网1到6的子网掩码均为255.255.224.0

(2)

R2:E2→R2:E3→R1:E1→R1:E2→R3:E3→R3:E2→R5:E3→R5:E2

R5
目的网络号 转发接口
172.16.192.0/19 E1
172.16.224.0/19 E2
172.16.0.0/16 E3
0.0.0.0/0 E3

(3)答案不唯 一

R1
目的网络号 转发接口
172.16.0.0/17 E1
172.16.128.0/17 E2
0.0.0.0/0 E3
R3
目的网络号 转发接口
172.16.128.0/19 E1
172.16.192.0/18 E2
172.16.0.0/17 E3
0.0.0.0/0 E3
R4
目的网络号 转发接口
172.16.32.0/19 E1
172.16.64.0/19 E2
172.16.0.0/16 E3
0.0.0.0/0 E3
R2
目的网络号 转发接口
172.16.0.0/17 E1
172.16.96.0/19 E2
172.16.128.0/17 E3
0.0.0.0/0 E3

2016年重邮《计算机网络(803)》答案解析

略,详细内容请查看全套真题解析中的内容。

2017年重邮《计算机网络(803)》答案解析

略,详细内容请查看全套真题解析中的内容。

2018年重邮《计算机网络(803)》答案解析

略,详细内容请查看全套真题解析中的内容。

2019年重邮《计算机网络(803)》答案解析

略,详细内容请查看全套真题解析中的内容。

2020年重邮《计算机网络(803)》答案解析

略,详细内容请查看全套真题解析中的内容。

2021年重邮《计算机网络(803)》答案解析

略,详细内容请查看全套真题解析中的内容。

2022年重邮《计算机网络(803)》答案解析

略,详细内容请查看全套真题解析中的内容。

2023年重邮《计算机网络(803)》答案解析

略,详细内容请查看全套真题解析中的内容。

编写维护不易,如果上述内容对你有帮助,并且希望能够获得复习803的全套资料以及全套803详细的历年真题解析,欢迎前往我的面包多商铺购买重邮803全套复习资料,也欢迎大家与我讨论803相关的内容。
  重邮803全套复习资料链接